第2章 大凌河再现? (第1/2页)
崇祯深吸一口气,登上另一条船,“父王,您跟着他们先回京吧,我还有公干在身,需要先去辽东一趟。”
却见襄王直摇头,“为何进京?我为何听你的?”
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成了皇子?
“怪不得呢……这一切全都明白了,我就说老韩为什么这么积极?当年我还问你娘:你长的这么白,看着不像我,我当初怎么就那么傻?”
“更别提你娘也是京城人士,当年或许……”
关键朱常淦的老娘如今已经驾鹤西去。
想要再求证那是不可能了。
崇祯使劲揪了揪自己的头发,“父王,你这纯属想的太多,当今陛下才多大年纪,能有我这么大的儿?”
襄王眉头紧皱,正捶手顿足,“咦,也对啊,皇帝年龄不大,照理说不可能有儿子的。”
虽然古人十二三岁就有孩子的不在少数,可算起来,大明皇帝现在也不过二十九岁。
十九年前,也才十岁。
十岁就能生儿子,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。
就算是再早熟,也不至于那时候就能生孩子了。
襄王一下子站了起来,上下左右打量,“我就说,我的好大儿,怎么可能是别人的?”
“你爹我容易吗?”襄王抱着崇祯抱头痛哭,“儿啊,我就只有你一个有出息的儿子,我就说怎可能忘恩负义?”
哭着,鼻涕都流了出来,襄王却浑然不觉。
还是崇祯给他擦了,“爹,您就先跟着锦衣卫回京。”
“那你呢?”
“如今我是平虏大将军,要带着孙可望和石道深他们北上。”
“不去不行吗?”
崇祯摇头,孙可望、石道深、李定国等人之所以被招安,其原因就是自己继续当他们的头领。
无论是大明宗亲也好,皇子也罢,自己的这道身份,对于他们来说,是一道保险。
如果自己走了,很难想象他们会怎么想,那些官军又会怎么对他们?
“让父王和伱一起去吧?”
崇祯摇头,“儿子怎么能让父王再次立于危墙之下?”
“……”襄王叹了一口气,“为父知道,跟着你也是个累赘,不仅也帮不上什么忙,还让你担心。”
“父王,儿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襄王摆手,“什么也不用说了,为父这就进京。”
说着,跳上锦衣卫的官船,老眼通红,暗自抹了一把泪。
“父亲……”崇祯看着襄王佝偻的背影,鼻子突然发酸,叫出心底的这个称呼。
这一路走来,他对方身上那股子久违的父爱,深深滋润了他干涸、芥蒂的心田。
“儿啊,为父看好你,咱襄王一脉,就都托在你的肩膀上了。”襄王不回头,却抬起手,大声喊道:“你第一次离开为父,要注意保护好自己。”
“开船,快开船……”
他吩咐锦衣卫,害怕自己再待片刻,会后悔。
“那個……那个红娘子,再怎么说,也是你拜过堂的,只要不过分,能别杀,就别杀,要不然落个杀妻的名声可不好听。”
“还有……”
声音被运河上的风给砸的时高时低,却将崇祯的眼眶给浸湿。
……
另一条船上,红娘子也隐隐约约听到了,虽然身体依然很不适,但还是忍不住透过窗子望向襄王消失的那条船,随即又抬头看祝永淦。
这些年,她不是没有见过优秀的男人,但牵绊最深的无疑是眼前这个人。
之前觉得他很厉害,但后来又发现此人很冷酷无情,充满城府和心计,手中沾满士绅和起义军的鲜血。
可现在……她发现了她软弱的一面。
如今自己身体问题,暂时无法离开,可面对眼前此人,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与他相处。
而最令她迷茫的是,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?
当初跟着自己的那些起义军,如今已经大部分都回乡谋生,只有极少数的人加入明廷的军队之中。
一切的坚持和目标全都消失。
……
而对于崇祯来说,他也对红娘子有些彷徨犹豫。
毕竟在宫里的时候,自己大婚也好,后来的纳妃也罢,得到的极为轻松,都是在婚后开始培养感情。
在大婚之前压根就不认识,何谈羁绊?
可红娘子却不同,两人这几个月间,发生了许多事情,让崇祯对于人的情感,产生了更多的思量。
他想过将红娘子给杀了,但事情真到了手头,却发现自己终究下不去手。
到了此刻,这件事情终究还是再次落在了他的头上……
再次回到船上的崇祯愣了老大一会儿,却最终又停住了脚步,再次回到了自己船上。
“哎~”孙可望和石道深几人看着干着急,“信王如此人物,怎么还能被一个女人难住?”
“这你就不知道了吧,这女人可不一般……”
……
辽东锦州,
自从袁崇焕死后,祖大寿就成了明军在辽东的中间里面,当听闻锦衣卫的圣旨之后,不由气急:
“什么?让我坚守一个月?陛下怎么想的?难道要再现大凌河之战朝堂才甘心吗?”
大凌河之战,皇太极不过带着带着6万精兵和40门大炮将大凌河城包围。
那时,祖大寿兵力和现在差不多,军民合计两万五千人,自然不敢与皇太极作战,只能选择固守待援。
皇太极志在必得,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,并伺机打击明军的援军。
明朝果然派遣援军,数量也不少,在4万人左右,结果援军全被歼灭。
落到最后,城内粮食吃光,人相食。
如今皇帝让自己再次坚守,他如何能不气?
“祖总兵放心,与我一同前来的还有两万石粮食,离锦州只有三十里,而且援军很快就到……此次五大营全都出动,只留了三万人在京都,其余在通州集结之后,统一开拔辽东。”
“那就好,那就好……”祖大寿闻言,终于松了一口气,但依然担忧道:“你将眼下的情况与陛下好好说一下,此次清兵倾巢而出,大凌河城的时候,只有六万,但现在却有十万之巨。”
这种攻势是绝无仅有的。
短短七天的时间,清兵就已经发起了五次攻势。
锦州的外城在最后一次攻击下,差点就丢了,他如何不恐慌,“要说五大营来的时间还远,可宁远离得近啊,他们为何也不出兵?”
“原因很简单,陛下清楚多尔衮的围点打援战术,所以不允许大凌河之惨剧再次发生,在五大营到达之前,我们要避免和清军野战,用我们的城池和后勤拖住多尔衮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