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特色小说 > 影视世界生活录 > 第四百四十二章物价飞涨与民生

第四百四十二章物价飞涨与民生

第四百四十二章物价飞涨与民生 (第1/2页)

坐汽艇来到汉口,李牧在警卫的护卫下,低调的了解了一下当地的物价水平,默默的叹了口气。
  
  虽然前方打了胜仗,不出意外,物价仍呈上涨趋势,特别是民生物资。
  
  以银元计价,大米一石价格达到了二十块银元左右,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。
  
  换算下来,一块银元只能买六斤大米。
  
  相比大米,小麦价格便宜一些,同样价格不菲,以银元计价,一担小麦价值九块银元。
  
  一担相当于一百斤,相当于一块银元只能买十一斤小麦。
  
  大豆价格同样涨得厉害,战争开始前,大豆每担价格是六点五块银元,现在已经涨到了每担十一块银元。
  
  相当于一块银元九斤,比大米便宜了点,比小麦贵一些。
  
  和战前相比,这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涨幅超过百分之五十。
  
  但,这还只是开始,以后价格会更高。更别说这是以银元计价,若是以法币计价,随着货币滥发贬值,价格将窜上天。
  
  感慨着国内的粮价,又想到国际市场,给远东商行发了一份电报,让他们发了一份如今国际市场的粮价。
  
  大米每吨在45美元左右;小麦更便宜一些,每吨价格价28美元左右;至于大豆,每顿在39美元,差点就赶上了大米的价格了。
  
  按照目前的汇率,换算成银元。
  
  每吨大米108块银元;每吨小麦在67块银元;每吨大豆在93块银元。
  
  国内的粮价,相比国际市场,高了两倍。
  
  李牧感慨的同时,也知道这很正常。即便战争爆发前,民国这么多年,国际粮价一直比国内便宜。
  
  不论是北洋时期,还是果府,都曾进口过洋米、洋小麦,打压过国内的粮价,效果都不错。基本上这些洋米、洋小麦一进来,国内的粮价就会断崖式下跌。
  
  但是,从国外进口粮食,是需要用外汇的,以北洋和果府的财政状况,那负担得起。唯有碰到国内受灾减产,高粮价时期,进口一批,打压一下国内的粮价。
  
  ……
  
  为此,李牧专门找来民国历年的粮食价格了解了一下。
  
  民国前几年,粮价比较平稳,米价每石徘回在6.42~7.40元之间。
  
  民国九年,黄河两岸遇旱,民国十年,长江流域涝灾,旱涝交困,这两年米价每石分别上升到9.61元和9.68元。
  
  最终也未突破10元。
  
  一直到民国16年发生蝗灾,米价上升。加之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,银价下跌,银本位的中国货币相应贬值,到民国18年,每石粳米超过15元。民国19年,粮价继续上涨,最高超过20元,引起社会不安。
  
  由农业经济专家、粮商和有关当局推派代表共同组成“粮食委员会”,商议进口洋米,并决定5月初开始发售平价米。历时5个月,到9月底结束,秋后新米登市,米价趋向缓和。
  
  民国20年以后,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经济危机,为摆脱经济危机,实行倾销政策,粮食市场上洋米大量涌入,米价回落。
  
  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爆发,日军侵犯淞沪,米市场一度停顿,但复市后,大量洋米涌入,米价又转为下跌,到年底米价跌至每石9元。到民国23年夏,随着不时有洋米涌入,最低价已不到8元。
  
  民国23年7月,苏浙遭大旱,内河干涸,航道不畅,粮食货源减少,每石米回升到10元以上。民国24年上半年有4个月米价高达13元。11月,受灾的苏浙产区来沪采办粮食,粮价再度趋高。
  
  但不久洋米又涌到,价位下降。民国25年一度低于10元,民国26年,也就是去年,抗战爆发前,一石米才11~12元。
  
  如今抗战爆发不足一年,进口渠道不畅,无法平抑国内的粮价,再加上战争导致的人心惶惶,一石又涨到二十元。
  
  至于小麦,从民国成立到抗战,小麦价格一直稳而偏低。民国元年~13年间,每但担小麦价格一直徘回在3.81~5.14元之间。
  
  民国14~19年,上升到5.73~6.35元。民国20年以后,由于进口了大量洋小麦。小麦供多求少,价格下落2.71元每担的低谷。
  
  相当于一块银元能买三十七斤小麦。
  
  到民国23年7月以后,受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,国内又遭干旱,使麦价回升。民国25年,麦价继续上涨,入冬,国际市场麦价暴涨。
  
  到了去年,也就是民国26年小麦价格回升到最高每担6.07元。
  
  抗战爆发后,进口渠道堵塞,再加上国内人心惶惶,粮商屯集,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,到了现在的每担9块银元。
  
  大豆价格相对稳定,批发价每担一直维持在5~6元之间。民国19年一度超过6元。10月转为下降。民国22年起进入3.5~4.5元的低谷。民国24年,回升到5元以上。到抗战前夕,大豆批发价达到每担6.5元。
  
  如今,更是涨到每担11块银元。
  
  在汉口待了一天,由于猪鬃、桐油,的生意停罢,没有物资再贩卖到国外,仅仅带了上次物资的销售回款,再次赶赴新加坡。
  
  到了地方,接收了一部分订购的设备,李牧考虑了片刻,决定这次拿出一半的空间采购粮食。
  
  南阳虽然是产粮地,最近涌入的人口太多,消耗也大大增加,再加上军队的消耗,已经需要从外地采购了。
  
  这也导致了最近这段时间,南阳的粮价节节攀升,已经快要追上武汉的水平了。
  
  从外地买粮食,运费也是不小的成本,即便能从原产地采购一些价格便宜的粮食,运回南阳价格也不会低。
  
  南阳地区的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七百万,其中两百万是最近一年涌进来的,没有土地,只能从市场上买粮食。
  
  粮价太高,对于这些人的生活、甚至生存,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
  
  从国外采购一些粮食,赚钱的同时,顺便抑制一下南阳地区的粮价。
  
  ……
  
  一立方米的空间,大概能装八百公斤左右的粮食,一万立方米,能装八千吨粮食。
  
  这次李牧准备了三万立方米的空间买粮。
  
  在远东商行的协助下,采购了一万吨大米,一万吨小麦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