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特色小说 > 求你们了,让朕当个昏君吧 > 第一百二十二章:论千古昏君,给小舅子封个侯爵?【求月票】

第一百二十二章:论千古昏君,给小舅子封个侯爵?【求月票】

第一百二十二章:论千古昏君,给小舅子封个侯爵?【求月票】 (第1/2页)

御书房之中。
  
  礼部尚书王伦躬着身,站在下方。
  
  上首,魏云弈则坐在主位上,翻看着手中的奏本。
  
  这上面,正是礼部尚书今日刚刚送上来,关于此次殿试的题目。
  
  虽然上面的内容注释繁杂,还引经据典。
  
  但因为耐着性子。
  
  魏云弈还是把它看完了。
  
  毕竟这时候,瑛贵妃不再,只能靠自己。
  
  当然,内容什么的,并不是非常重要,重要是考题。
  
  礼部一共拟定了三道。
  
  不仅听起来拗口。
  
  看起来,更是有些难以理解。
  
  尤其对于魏云弈来说,若不是因为这段时间,也看了一些书,怕是都不明白上面的意思。
  
  至于题目,他也完全能够理解,无非就是老生常的治国之类的。
  
  然后让考生围绕着这个题目,发挥才能,写出自己的见解。
  
  因此魏云弈在看完后,顿时就摇了摇头。
  
  这样的考题。
  
  不仅毫无新意,也没什么实际作用。
  
  而在过去几天的时间,他已经想好了。
  
  那就是,对于此次的考题,不仅要败坏一下自己的威望。
  
  更为重要的,也是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。
  
  什么人才呢?
  
  当然是能够为祸朝廷、败坏气运的人才啊!
  
  魏云弈思考了很久,觉得这几个月,败坏气运之所以一点进展都没有。
  
  除了自己方向有错误外,就是手下没有可用之才。
  
  就拿老丈人来说,只能算是个庸臣而已。
  
  虽说是安排到内阁了。
  
  可内阁,又不是宋公文一个人做主,上面还有个张正明做主。
  
  在这种情况下,只依靠庸臣来败坏国运,是没有任何用处的。
  
  比如上一次的摊丁入亩,对于自己来说。
  
  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。
  
  所以。
  
  魏云弈觉得,自己必须要多寻找寻找一些真正的奸臣。
  
  就比如,想孙克俭这样的,会说话,为人圆滑无比,一看就是奸臣人才。
  
  看这段时间,对方被群臣参奏,还犯下了私下经商这样的罪行。
  
  有了这个经验之后,他认为这样的人才。
  
  在朝廷之中,还是太少了。
  
  必须要多挖掘挖掘。
  
  帮助自己一起败坏大魏气运。
  
  这样一来,在加上大运河以及魏直道消耗的国力,即便现在的大魏,国力正向着巅峰不断进发,肯定也是扛不住的。
  
  而如今正好遇上了科举考试,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。
  
  虽然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殿试。
  
  能到这一关的。
  
  几乎都是有才华的人。
  
  可谁说有才华,就不能是奸臣的呢?
  
  可现在,礼部这群人拟定的考题,太不靠谱了。
  
  怎么能选出朕需要的人才呢?
  
  还是要依靠自己。
  
  好在。
  
  这几天的时间,魏云弈经过日思夜想后,也有了大概的方向。
  
  大魏科举制度呢,也延续了前朝,主要采用的是两类题目。
  
  一种叫做:贴经。
  
  另外一种,则称之为:策论。
  
  所谓的贴经,就相当于填空题和做阅读理解。
  
  从各种儒家经典中,摘取一段,故意空出几个字,让考生填写进去,然后简单描述一下这段话的意思。
  
  这相当于基础知识考试,只有真正熟读儒学经典的考生,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阅卷。
  
  至于策论,就是拟定一个考题,自由发挥,写下自己的见解议论。
  
  换句话来说,相当于申论。
  
  前者相当于来说比较简单,通常用在乡试,或者会试上。
  
  殿试也会用到,但却比较少见,毕竟殿试是最高规格的考试,意义重大。
  
  但策论就完全不同了。
  
  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思维,写出独到的见解。
  
  所以,也是殿试最常用的考试题类。
  
  魏云弈决定,此次殿试,就考策论!
  
  当即,他定了定神,望向下方的礼部尚书道:“礼部拟的这几道题目都不行,这是本朝第一次科举,自然要与众不同。”
  
  都不行?
  
  王伦闻言后,当即一愣。
  
  他当礼部尚书也有几近十多年了。
  
  先帝时期的科举,大多数时候也是自己拟定的,从来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  
  即便放到内阁,在太傅张正明的手中,最多也只是给出些意见。
  
  可大方向是不会变化的。
  
  不然。
  
  王伦在拟定考题之时,也不会引经据典,动用圣人之言了,为的就是给自己的题目立足脚。
  
  本以为此次进宫,陛下那里肯定也能通过,可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。
  
  当然,即便心中有些意见和疑惑,他也是不会说出来的。
  
  只是躬着身道:“那陛下的意思是?”
  
  “改,朕亲自定!”
  
  魏云弈大手一挥,直接道:“此次殿试的题目就是,论千古昏君!”
  
  策论不就是要打开思路,让举子们畅所欲言吗?
  
  正好,朕如今当昏君出了些问题。
  
  怎么都无法败坏气运。
  
  倒不如集思广益,问问天下的举子们,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昏君。
  
  若看到写的不错的,大可以采用,省的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。
  
  没办法,当昏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。
  
  尤其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。
  
  就更是如此了。
  
  就连上一次大运河以及修建直道的法子,也是经过长时间思索,才想出来的。
  
  毕竟他要败坏气运,可以伤财,但不能劳民啊。
  
  太难了。
  
  如果能在此次殿试中,找到几个不错的点子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  
  即便没能败坏自己的威望,但也算是达到了目的。
  
  尤其是此次选取的人才,与以往不一样。
  
  用这个考题,是最好的了。
  
  论千古昏君?
  
  当礼部尚书王伦听到这句话后,差点都快晕过去了。
  
  这算什么考题啊?
  
  历朝历代,从没有这样过啊?
  
  当即,他觉得自己此刻必须要说点什么了。
  
  “就照朕说的办。”可这时候,魏云弈却直接开口了,继续道:“如今是新朝,讲究一个新人新气象,朕觉得这个题目很好,所以你不必再说了,告知内阁后,就定下来吧。”
  
  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,完全是一言九鼎,没有人敢乱反对。
  
  尤其在如今朝堂中,没有那种可以威胁到天子的臣子。
  
  皇帝的威严,更是不容侵犯的。
  
  几乎是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  
  “这...”
  
  王伦面色发苦,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,只是道:“臣明白了。”
  
  经过这一段时间后,他已经知晓,当今这位陛下说一不二。
  
  连太傅张正明的意见都可以不听。
  
  还有御史台上的折子。
  
  几乎道道都被驳斥了下去。
  
  自己再多说,
  
  肯定会让陛下不悦,倒不如还是不开口了。
  
  不过此刻他并没有选择离开御书房,依旧站在原地。
  
  “怎么,王爱卿还有何事?”见此,魏云弈当即开口询问道。
  
  “回禀陛下,微臣此次进宫,除定下科举考题之外,还有另外一件事情。”王伦微微躬身继续道:“是西南乌斯地区那边传来的消息。”
  
  “近端时间,天度国屡次进犯我大魏边境,还发生了冲突,差点造成了流血事件。”
  
  “此前礼部也派人交涉过,但天度国并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。”
  
  “更是在乌斯边境屯了好几千兵马。”
  
  说到这里,他继续道:“微臣不知如何时候,还请陛下圣断。”
  
  乌斯边境之外的天度国?
  
  闻言,魏云弈当即一愣。
  
  天度国西南边境之外,与大魏王朝接壤。
  
  与高阳国不同,天度国并不是大魏的藩属,且国力也非常强盛,乃东方大陆的强国。
  
  无论是人口、经济、亦或者是军事,都不会比大魏弱多少。
  
  而自大魏立国,乌斯纳入版图后。
  
  两国之间就经常发生摩擦。
  
  至于根本原因,其实也非常简单。
  
  那就是在前朝时期,乌斯有一部分地区,曾经是天度国的领土,而乌斯地区,与天度国之间,有着很深的联系,在宗教上,也非常相近。
  
  即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影响,二者之间联系也非常的紧密。
  
  尤其是乌斯那一部分原属于天度国的地区。
  
  更时常存在着争论。
  
  不过,这种争论,也是从近几十年开始的。
  
  因为当初太祖高皇帝在立国时,与当世天度国的君王阿沁王关系极好。
  
  两个国家有一段时间,更是能被称之为亲兄弟一般,完全算得上不分彼此。
  
  相互之间也时常派使者往来,也经常进行各种贸易。
  
  就连国境线,也划分的非常模糊。
  
  相当于共同管理着乌斯地区。
  
  当然。
  
  是以大魏为主,天度为辅。
  
  不过,因为两国之间隔着一座巨大的雪山山脉,使得交流困难。
  
  所以即便有贸易,也没有完全扩大。
  
  而在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。
  
  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。
  
  且天度国在某一段时间内,曾经发生过政变,如今君王,并不是阿沁王一脉。
  
  早在太宗皇帝时期,朝廷就想了一些办法,准备缓解与天度国之间的关系,可惜收效甚微。
  
  如此,久而久之,双方的关系,就从之前的亲密无间,变得越来越糟糕,尤其到了先帝时期,双方已经算得上是剑拔弩张了。
  
  原因,正是乌斯那一块存在着争议的地区。
  
  天度国认为,那本就是属于他们的领土,必须要归还。
  
  可朝廷考虑的,是当初太祖高皇帝,曾经帮助过阿沁王解决国内的乱局。
  
  加上整个乌斯,都是高皇帝打下来的,所以觉得,那块领土,是属于大魏的。
  
  当然,除此之外,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。
  
  那便是乌斯的那块有争议地区,位于大雪山山脉的东北地区,再往东,就没有了任何高山河流,一但归还了天度国,万一两国之间发生战乱,天度国就可以以那块地区为大本营,进犯大魏。
  
  而如果那块地区归于大魏的话,那两股集资建,因为大雪山山脉的存在,就有了天然的屏障。
  
  即便天度国的国力再强上一倍,若要跨过大雪山进行作战,那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  
  就算做到了,后方供给必然会成为天度国的大问题。
  
  所以。
  
  朝廷是万万不可能,放弃那块地区。
  
  如今,天度国又开始发难,显然也是为了这个。
  
  魏云弈自然明白这些,所以在听到礼部尚书的话后,陷入了沉思当中。
  
  按道理来说,天度国如此肆意妄为,朝廷必须给予有利的反击。
  
  可问题就在于,大雪山的存在,阻隔了两地。
  
  现在的大魏,的确足够强大。
  
  但要翻过大雪山,与天度国作战,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。
  
  再则,天度国在整个东方大陆,也是强国,完全不是高阳能够比拟的。
  
  一旦打起来,双方都占不到便宜。
  
  当然。
  
  他可以选择只在那块争议地区作战,将天度国的人赶出去就行了。
  
  只不过这样的话,大魏又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之中。
  
  毕竟,北境的大战还没有打完呢。
  
  加上乌斯地区远离中土,粮草运送也是一个大问题。
  
  而且,魏云弈想到,如果只在争议的地区开战,那大魏获胜的把握足足有八成,毕竟大魏的大军,完全不需要翻过大雪山。
  
  可这样一来,军事上又取得了胜利,大魏气运,必然会继续增长。
  
  上一次小舅子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,他还没缓过来呢。
  
  那可是足足的一万气运啊。
  
  再来一次。
  
  那根本就扛不住。
  
  自己好不容易开启了大运河以及魏直道两个工程,能削弱大魏气运,不能前功尽弃啊。
  
  所以,开战这种事情,完全不在魏云弈的考虑之中。
  
  尤其是大魏与天度国之间的关系。
  
  太祖高皇帝可是留下过遗言的。
  
  那就是两国需要世代交好。
  
  除非天度国大举进犯,否则大魏不可轻易起兵戈...
  
  思绪至此,魏云弈想了想,然后道:“此事朕知道了,高皇帝曾有遗言,两个之间不轻易起兵戈,所以礼部方面,想办法与天度国再交涉一番吧。”
  
  “若他们真的不肯退步的话,到时候再想办法。”
  
  他现在唯一的想法。
  
  就是最好不要轻易开启大战。
  
  现在的大魏,真的太强了,对于东方大陆有些国家,基本上呈现碾压态势。
  
  除非草原部族再一次大举南下,然后周边诸国联合起来,才能动摇整个大魏社稷。
  
  所以,即便天度国故意挑衅,那还是忍忍再说。
  
  尤其是魏云弈还想到了另外一点。
  
  若是在这一场交涉之中。
  
  自己选择退步了。
  
  那岂不是又能败坏大魏气运了?
  
  当然,这些只是他的一个想法而已,到时候具体如何,还要看情况。
  
  如今最好的办法,就是让礼部与天度国继续周旋,毕竟事情还没发展到那一步。
  
  下方,礼部尚书听到此话后,当即也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躬着身道:“是陛下,臣明白了。”
  
  说实话,若不是当初太祖高皇帝留下了一眼,要想办法避免与天度国发生冲突,那自己能做的有很多,可现在,一方面要顾忌于天度国的国力。
  
  而另外一方面,又不能违背高皇帝留下的遗言。
  
  所以他真的很难办。
  
  因此,只能继续选择与对方交涉。
  
  而此时,礼部尚书也没什么事情,随即道:“那如此,微臣就告退了。”
  
  闻言,魏云弈点了点头,目送对方离开之后,自己则是前往丹房。
  
  就在昨天,王瑾已经回禀,请到了龙虎山小天师。
  
  如今正在向着京师而来。
  
  这对于他来说,可算是一个好消息啊。
  
  几次炼制丹药,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  
  如今还不容易请到了专业人士,他觉得这一炉大还丹,好好照应一下,争取早点出炉,等下次小天师来,就可以重新再炼一炉丹药了。
  
  不过,他还是很好奇,王瑾究竟是怎么请到的小天师。
  
  对方,就这么乖乖来京师了?
  
  但不管怎么说。
  
  此次东厂的差事办的不错。
  
  而另外一边,礼部尚书离开了御书房,正向着内阁赶去。
  
  期间,他面色微苦,看起来有些忧愁。
  
  倒不是烦心天度国之事。
  
  毕竟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。
  
  所以王伦真正烦心的,是这一次殿试的考题。
  
  论千古昏君。
  
  真的,作为礼部尚书,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殿试考题,感觉太随意、也太有问题了。
  
  其他时候,都是论国家治理、要么是论改革,可现在呢?
  
  考题真的太奇怪了。
  
  王伦觉得,自己根本就想不明白,陛下到底要做什么。
  
  “王大人。”
  
  而当走到内阁之时,一道声音突然响起。
  
  正是刚走出内阁的宋公文,手中那拿着一些文书,看到礼部尚书后,不由走上来道:“王大人,怎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啊?”
  
  闻言,王伦抬头,看着对方。
  
  如果换做之前,他对于宋公文心里是有意见的。
  
  觉得对方之所以能爬到内阁的位置,完全是因为皇后娘娘。
  
  尤其是王伦,本身与士族也有一些关系,所以根本就不会回应对方。
  
  可现在,宋鸿志有灭国之功,加上这段时间的接触,他发现宋公文的确算得上是个有能力的人、
  
  能把户部的账目打理的相当好,比之前任李芳都不遑多让。
  
  所以在此刻,他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,然后道:“宋大人应该知道,进入我面见陛下,是确定此次殿试的考题吧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