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特色小说 >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> 第四百四十八章 强国论

第四百四十八章 强国论

第四百四十八章 强国论 (第2/2页)

这次的科举考试与其说是一场考试,不如说是一个过度,是一场秀。
  
  是李二陛下对于世家门阀的一次妥协,来换取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能够得到这些世家门阀的支持,至少不会明目张胆的反对。
  
  既然是秀,那又何必过于严坷呢?
  
  先前的检查,只不过是想表达一个意思。
  
  以后的科举考试,将会是这个样子,公平、公正谁也别想浑水摸鱼!
  
  既然态度表达了,想必那些世家门阀也都不是傻子,自然看得懂自己的意思。
  
  严格意义上来说,杨帆作为主考官的任务已经完成。
  
  现在就只是与那些世家子弟的对赌了!
  
  想到这儿,杨帆把注意力转到了考题上。
  
  在唐代,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。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,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。
  
  常科考试的科目一般分为: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明法、明书、明算等六科。
  
  其中秀才科被时人称为“尤异之科”,它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、历史最为悠久、法定地位最为崇高的科目。
  
  但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,要求极高,所以应试者寥寥无几,唐高宗永徽年间就被废除。
  
  此时高中秀才可不是明清时代的秀才……
  
  关于秀人的相关考试,内容还是很多的,没两把刷子过来连报名都看不敢。
  
  毕竟录取的实在太低了!
  
  秀才科也同样分为三场考试,有三天的时间让考生做题。
  
  内容有作诗词一首,策论问题目,经史,时务,还包括四书五经内容……
  
  关于诗词,对于杨帆来说不难,但这里面有很多问题,却也不能马虎对答。
  
  答题过程中会引用典故,但也不能随便用,其中还有经义文章等等。
  
  总之,想要写得好,思路不能单一、疆化,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论,最主要得符合考官的思想。
  
  杨帆虽然作为主考官,却不是阅卷官,因此,答题得符合阅卷官的口味才行。
  
  这次阅卷是由孔颖达这些大儒以及房玄龄等朝中重臣联合组成。
  
  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拥护李二陛下的改革派。
  
  考试的过程很顺利。
  
  第一天的诗词歌赋杨帆又做了一次文抄公。
  
  第二天引经据典释义了一些经义,倒也规规矩矩。
  
  第三天的策论则是来源于孔子与子张的一段对话。
  
  题目来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十三章十世可知也。
  
  子张问:“十世可知也?”
  
  子曰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,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,可知也,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,可知也。”
  
  大致意思是后面的制度大都是上面传承下来的。
  
  如果按照这个题目去理解,很容易将说成是支持一层不变的老古董一派。
  
  但杨帆却知道,按照这样的论点写下去,其实是不对的。
  
  这题目是李二陛下亲自出的,这位皇帝可不是保守派。
  
  况且,孔子也并非是坚定不变法的一派人,他其实并不反对变革。
  
  从这可知,这一道题目就是为了支持变革而出的。
  
  这时候若是写一篇保守的文章,即便写得天花乱坠,妙笔生花,落在阅卷官眼中也不可能有成绩。
  
  所以杨帆知道怎么入手了!
  
 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支持变法,但也不能写太过于张扬。
  
  毕竟古代是很容易因言获罪的,因此要写得隐晦一些。
  
  若写得很直白,很有可能树立起很多敌,所以一定要严谨,思虑再三再下笔。
  
  虽然脑中有很多关于改革的文章,但杨帆思维一番后,便有了主意。
  
  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直接搬到了此处,那就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国说。
  
  大致意思是,要鼓励年轻人敢于创新,有改革的进取精神,蕴意了希望家国强大,繁荣昌盛的伟岸精神。
  
  当然,这篇文章原是散文,需要进行润笔。
  
  在杨帆看来,这篇文章是支持改革和思想解放的。
  
  以此论点上在进行述写,既不张扬,也不过于夸张,更蕴含着改革之意。
  
  写了好一会儿,看到试卷上黑压压的清晰字体,又仔审核四五遍,确定没问题后才松了一口气。
  
  写文章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停顿,杨帆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  
  梁启超先生写这篇文章琢磨了多少个日夜写出来的,估计他也没想到有人将他的文章搬到了唐代的考场上。
  
  文章中有一句比较经典的句子是杨帆最喜欢的。
  
  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!
  
  用瘦精体写出来的更显了一种孤傲和精锐,完全体现了华厦民族勤劳的进取之心。
  
  即使不看文章,仅是看字迹,就有一种迎面而来的锋利,让人印象深刻。
  
  杨帆抬头看了一下,旁边许多考生急的流汗,正在思虑如何定题,而杨帆已经写好了。
  
  《金刚不坏大寨主》
  
  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处。
  
  停笔后,三天的科举考试即将结束,也算是平稳度过。
  
  杨帆这么早考完,不得不说,提前答题完毕显得很无聊。
  
  其他考生也许不觉得三日很长,因为他们答题还嫌时间太短。
  
  考试中是不能交流的,写完只能自己待着。
  
  杨帆看着前方的隔板,偶尔听到前后方书生在小阁中唉声叹气的声音,显然是不难住了,这样压抑的气氛很不好受。
  
 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,杨帆当然不能提前退场。
  
  如果不以身作则,谁还会把你的话当回事儿?
  
  看着百无聊赖的杨帆,李义府悄悄走了过来,惊讶地问道:“侯爷,这么快就写完了?”
  
  见杨帆笃定的点了点头,李义府眼中迸出了万丈光芒。
  
  作为监考官,他当然也看到了科举考试策论的题目。
  
  在他看来,一个字——难!
  
  没看到许多考试连笔都没有落,简单也被这样的题目给难住了。
  
  心头轻叹一声,李义府更加确定追随杨帆是正确的选择。
  
  对于李义府的祟拜,杨帆不可知否。
  
  既然决定把李义府收归门下,杨帆就有对付他的手段,不能让这家伙翘尾巴。
  
  漫长的等待后,好在终于结束了。
  
  出了考场之后,杨帆长呼一口气,外面阳光明媚、空气新鲜,自己再也不想再当考生了!
  
  加入书签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