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特色小说 > 人间世 > 贰臣文人洪承畴

贰臣文人洪承畴

贰臣文人洪承畴 (第1/2页)

就我读史粗概的印象,汉唐以上,中国的“文界”还比较注重清操。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,发生了“赵氏孤儿”、屈原的事件。苏秦说仪事件,甚或“二桃杀三士”、“豫让击衣”、“荆轲刺秦王”、“张良博浪沙椎刺秦”,这些系列,我看都是知识分子演出来的。当然,也有孙膑、庞涓的事出来,但那还算不上“社会主体现象”,而算是一件悲壮的丑闻。这些事,都被冯梦龙的生花妙笔写进了《东周列国志》。这些壮举里的人物,当然大体上是个“求名不图利”的心理状态,但毕竟有情有义有血有骨,无论他们为公为私、为非为是、为正义为邪恶,读来总有一种令人净化精神、洗涤污浊的回肠荡气之感。
  
  自汉唐以降,有了“九品官人法”,而后李世民又创举科举考试,“一网打尽天下英雄”。他真是说到做到,而且我觉得愈往后世,这一政策的威力愈大,做的比说的还要彻底——不但“打尽”,而且打尽之后,把这些英雄们都“熔炼”了去,变成一堆狗熊、狼、豺、狐狸、苍蝇、臭虫、鸨鸟……甚至狗屎之类。设这个名利场真是厉害!
  
  到了明代,八股牢笼又到极致,大批文人更是一些儿“明德”也不讲的了。
  
  还要提一提洪承畴这人。他是福建南安人,字亨九,明万历年间进士,不十数年间连连擢升,官至蓟辽总督,崇祯皇帝倚为干城的人物,且是天下士子向往的楷模。与清军松山一战洪氏被俘投降,但朝野上下天下臣民却无不以为他是战死了。崇祯皇帝想当然地以为他即使被擒,也必不屈而死。于是旨意颁下,热热闹闹的,除了必有的慰问家属、抚恤恩荣之外,还有“予祭十六坛”,皇帝御制《悼洪经略文》明昭天下。这是很有味儿的一幕大讽刺剧。洪承畴不但活下来,而且又当了清兵南下的“经略”,带着八旗子弟入关,打得李自成及亡明孑遗失盔卸甲狼狈鼠窜,打得“大明江山”如鸟兽散。洪承畴对中原之地理、物情、民俗、世态了如指掌,军力布防也是烂熟于胸,打起来自是得心应手,生龙活虎般杀进来,真是如入无人之境,摧枯拉朽般就打进南京城。
  
  这也是热闹煞的一出戏。洪大将军要庆贺这大捷,文心周纳处,又思要在石头城搞一个大的追悼会,悼祭阵亡将士——自然,是清军“将士”,不是亡明的。他踌躇满志,得意扬扬指挥着千军万马如仪操办,并一应法事僧道长老大吹法螺之际,来了一位故人。此人名金正希,是他早年学生望门投谒,说是“百篇文章请老师指点指点”。洪承畴多年兵戎厌听文事,托以目疾“看不清字”。金说:“不妨。学生读给老师听。”于是当众展卷,亢声朗诵,抑扬顿挫掷地有声,却是《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》。同时还有一位被俘的老将军囚在南京,洪承畴的意思,念及旧日情分劝他投清。这位将军掩耳大叫:“你们别骗我,我根本不相信洪亨九会投降!这个洪承畴一定是冒牌货、是假的!哪有像洪亨九那样受恩深重的人会投降的!你们一定搞错了!”这两件扫兴事出来,二人同日赴难。他这般施为,自然口碑可观。有人就悄悄在他家府门贴了一副楹联,上联是“一二三四五六七”,暗喻“忘八”;下联是“孝悌忠信礼义廉”,暗喻“无耻”,极尽挖苦热骂能事。清高宗命修“贰臣传”警戒后世身事二主之臣,洪氏名列前茅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