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3章冉智好手段 (第1/2页)
第803章冉智好手段
“黎山村也是一样的!”对此,黎山村长也没有再反对了。他也清楚,加入忆黄城,没有坏处,只有好处!
当晚冉智又接见了刘德发、高传逵等人。冉智明确表示接纳了刘德发等三村的加入。然后又对三村的迁移、安置工作朝廷了详细的谈判。
随着刘德发等三村的加入,冉智的势力人口已经突然五千人。按照魏国的规模也达到了中县规模。对于吴去病这个从最初支持他的人,冉智并没有因为刘德发的势力大,影响力广而压制吴去病。
冉智的政治手腕也不算弱,冉闵最初的爵位是承袭冉瞻的修武候。从冉智出生以来,他就是修武候的小候爷。所以他自命修武候。改忆黄城为修武国。他封吴去病为修武候国长史守,刘德发为修武国主薄,高传逵成了捉贼曹。
随着刘德发等人的加入,冉智的实力暴涨。不仅是人口的增加,还有三村积累的财富和船只。鸳鸯村以海盗起家的,拥有各种小船三四十艘。
三个月后,冉智的修武城吸纳了周边二十余个大小村落,修武国人口也增加到了两万余人。时光如棱,转眼间到了开元六年春暖花开的季节,冉明成为魏国的太子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。冉明怀抱最小的孩子漫步于宫阙的花海丛中,他的身后是不断在说些什么的王猛。在冉明成为魏国太子的三年多时间里,冉闵已经完全放权了。冉闵是一个习惯于征战沙场的将领,并不喜欢当一个皇帝,对于日常繁琐的政务,冉闵是打心里抵触。所以,冉闵就将大小权利交给了冉明。
事实上冉明得到权力之后,做得还不错。经过三年的努力,魏国已经修通了邺城、洛阳、长安、金城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的高速公路。同时,邺城经北平至辽东的高速公路也接近完工。有了这三天高速公路,一旦发生战事,魏国可以快速把军队运输到目的地。
不仅是基础建设,包括民生都有了很大的起色。经过统计,魏国的人口已经突破两百七十万户,达到了一千二百余万人。
王猛带来的消息,其实不是关于北方草原,也不是关于晋国,而是关于冉智。经过近三年扩张,冉智已经基本统一了夷州,他真正称王建制,号武王。冉智治下人口,经过这三年的吞并、劫掠和自然繁育,已经突破十万人口,冉智在夷州采取了汉人不再从事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,而是演变了南北朝时期的府兵制度。
夷州汉人所有男丁,除了擅长内政、技术之外的人才,统统组编成军。在仅仅拥有十万人口的夷州,冉智就拥有了三万强军。其中水师七千多人,大小战舰八百多艘,而步骑则两万三千余人。恐怕全民皆军的游牧民族也不能达到冉智那种变态的程度。
王猛道:“三个月前,修武军以以三百战舰为前驱、攻破临海郡,连破城池十余座,劫掠五万余口和大量财物,渡海而去。另外杨运在此战中中箭阵亡!”
冉明露出了玩味的笑容:“太子哥哥,好手段啊!”
杨运原本就是王猛安排在冉智身边的一个棋子,随着杨运的意外死亡,对于冉智就失去了控制。尽管随着杨运进入夷州的棋子还有几颗。可是这些人作为杨运的嫡系,不可避免会受到冉智的打压,他们在夷州再也无法决定性的话语权了。
想到这里,王猛就感觉一阵头疼。
当初让杨运假以“变节”投靠冉智,其实也是出自冉明的一个庞大的计划。夷州也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,然而这个夷州的真正开发时间却非常晚。如今夷九成以上的地域都处于未开化的状态。冉明也想提前获得这块飞地。但是非常可惜,他手底下没有能力。可是诱导冉智去夷州就不一样了,这样既可以避免冉明留下一个弑兄的骂名,同样可以借助冉智之手,把夷州彻底汉化。
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,置郡设县,中央直管的统治方式创立以来,这都成为了新开发领土的一种固有模式。在大中枢官本位的思想影响下,没有人愿意去偏远地区为官。人才不愿意去偏远地区,发配的官员也不会尽心尽力,无论是汉武帝打下的交州三郡五十六县,还是辽东汉四郡,事实上都没有保留住这些固有领土。这些地方虽然属于中华文化圈,但是却是汉化最失败的地方。
冉明曾和王猛探讨过这个问题,其实王猛提出的意见和郗超给桓温提出的意见都是一样的。有两种体制,那就是因俗而知,还是因正而治这两种政治体制的问题。因俗而治,是中国一贯的作法,无论汉武帝还是唐太宗再或者是蒙古帝国。他们都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方式。这种统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那就是投资少,见效快,缺点也同样明显,那就是会出现反复。
后世经验让冉明意识到了因俗而治不可取,特别是对于夷州这块飞块,还有像辽东、西域这些偏远地区。可是从正而治,则需要投入非常大的精力。
在这种情况下,冉智成了一个最好的人选。不得不承认冉智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,要不然,冉智在邺城也不可能抵抗燕国举国之兵进攻百天之久(104天),这一战虽然冉智因叛徒出卖而失败,但是历史无论怎么粉饰,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,那就是经过邺城之战,燕国四年之内无力南下。
果然不出冉明所料,冉智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夷州全境,他不仅强势整合了一盘散沙的客居汉人,而且像海盗一样,劫掠了大量的移居夷州。这样的事情,如果等冉明按部就班的灭掉晋国统一天下再去做,先不说能不能成功,至少移民夷州,根本不可能办到。经过长期战乱,此时汉人人口达到了自汉朝统一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,即使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人口增长,当人口出现过剩也需要百年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