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特色小说 > 大明元辅 > 第283章 正国本(六)亢龙有悔

第283章 正国本(六)亢龙有悔

第283章 正国本(六)亢龙有悔 (第1/2页)

与高务实做交换,最大的难题是什么?是首先得排除“给钱”这个选项。
  
  高务实不缺钱,这一点人尽皆知。这位南宁侯爷最大的特点就是于公于私都不缺钱,于公于私都是大明名副其实的活财神。
  
  于公,他以大学士身份主管财政,还直接身兼户部尚书。在大户部改革之后,天下财权除了内帑之外,几乎尽归其所掌。从京中的都察院、六部等部衙,到各省督、抚衙门及察院有司,没有他的盖印,那是一文钱都拿不到。
  
  别说拿不到,就算拿多了或者没用完,也得报户部说明情况,又或者拿少了不够用,想要再申请一笔,乃至明年能多拿一点,那更需要户部复核审议。
  
  总之一句话,天下部衙权力再大,也架不住钱袋子在他高务实手里。他要是看你顺眼,你手头的活儿就有经费好推进,要是看你不顺眼,您老别说活不好干,手底下的人搞不好都要离心离德。
  
  什么,你说找皇上申述?别开玩笑了,你瞅瞅皇上前次赏给他的辰翰,“尔惟盐梅,汝作舟楫”,朕干什么都离不了爱卿你呀——你觉着皇上是信你还是信他?
  
  于私,那就更别提了。京华现在到底有多少钱,没准连高务实自己都已经没数了。账面上的钱款还好说,这肯定是有数的,可是京华的资产怎么算?
  
  京华银行、京华商社、京华基建、京华医药……以及京华那几处犹如城市一般规模巨大的工业区,还有那不知怎么计算价值的南北两洋舰队等等,这些就已经难以计数了,何况京华还实际控制着南疆南洋那么巨大的地盘,这又如何算账?
  
  所以,大明朝野内外都知道,要和高务实搞关系,“给钱”是最无意义的,你就算拿出全副身家,在人家那儿可能也无非九牛一毛,根本入不得他的法眼。因此,要与高务实做交换,肯定只能拿出一些对他有意义的政治筹码才行。
  
  当然,话虽如此,赵凤威那七万两银子还得是赵志皋自己来想办法填窟窿,这笔钱高务实肯定不会给他垫付。
  
  撇开这笔钱要从哪筹集先不提,赵志皋能拿出什么让高务实心动的政治筹码?
  
  其实当天刚听到这个消息时,赵志皋的第一反应是请辞。当然,请辞不能算交换,称得上交换的是,在请辞的同时举荐一位实学派的官员替补进内阁。
  
  内阁现在的组成及排名是这样的:中极殿大学士王家屏、建极殿大学士梁梦龙、文华殿大学士高务实、武英殿大学士赵志皋、文渊阁大学士沉一贯、东阁大学士周咏。
  
  除开首辅王家屏之外,其余五位阁老中有三位实学派、两位心学派。而众所周知的是,王家屏和梁梦龙都不会再做太久,即将致仕回乡。
  
  届时,也就是王家屏离任之时,他会不会举荐一人递补入阁,这一点尚未可知,但按照惯例而言,他是有权举荐的,皇帝也肯定会考虑并召集九卿廷推,亦或者搞大廷推。
  
  不过即便他会这么做,那也应该会举荐一位中立派,也就是传统理学一派的官员,而不大可能会在实学派和心学派官员之中挑人。再说,按照皇帝的心思来说,他可能也更希望王家屏举荐的是一位中立派官员。
  
  当然,就算王家屏举荐了一位中立派官员入阁,对于实学派而言也没有损失,因为王家屏和梁梦龙一退,高务实几乎铁板钉钉要做首辅。
  
  首辅之位,那可比递补入阁的新阁老重要太多了,尤其是让高务实出任的话。
  
  这个要怎么说呢?简而言之,就是首辅有多大权力,主要不是看这个职务本身给人多大的权力,而是出任首辅的这个人有能力掌握多大的权力。
  
 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离谱,堂堂大明文臣之首,怎么其权力居然不是职务赋予的,而是要看个人?
  
  这就是大明内阁制度的操蛋之处了:内阁这个部门,它本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经制之官”!之前早就多次说过,内阁原本不过是皇帝处理政务的一个辅左机构,地位了不起也就只是个“秘书处”。
  
  明朝以前历代王朝的宰相权力都非常大,所以往往采取群相制,用以分散宰相的权利。可见,有时地位最隆的宰相依然可以大权独揽,直接涉及到了君权,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  
  毕竟宰相拥有的权利主要有决策权、参政权和行政权,人们经常说的“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”,指的就是宰相。
  
  胡惟庸一桉之后,朱元章玩了一把大的,直接把宰相制度给废除了。这一手看起来很爽,可谓中国封建君权达到巅峰的表现。可是问题在于古代之所以形成君权与相权并行不悖的长期现实,那本就是因为客观条件需要那样的制度。
  
  结果因为朱元章这么一搞,明朝便规定了朝廷事务的决策权必须是皇帝自己本人,内阁的主要权利只能是参政权,六部主要是行政权,地方上分别以布政使司等机构分管行政、司法和军事,三权互相制约。
  
  三权分立,多么“现代”、“先进”的名词呀,可是三权分立就真的那么好吗?让我们看看明代三权分立之下的现实好了。
  
  乍一看,大明这个三权分立的确很妙,内阁制度也异常先进。例如原历史上的嘉隆万三朝,皇帝要么沉迷修道,要么专心造人,要么与外廷赌气不见臣子,可是一点没耽搁三位皇帝掌握天下大权,其在幕后处理朝政也丝毫不慌,政治制度看起来异常平稳。
  
  但是这里就要说一句名言了:那么,代价是什么呢?
  
  因为相关问题本书前文已经有过各方面论述,这里就只放结论了。代价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:一,容易出现宦官乱政;二,必然导致党争愈演愈烈。
  
  宦官乱政这一点,主要看皇帝本人对于宦官乱政的威胁是否重视,理论上只要皇帝想管,明朝的宦官是乱不了政的。
  
  但是必须要注意,尽管大明皇帝理论上有能力控制任何宦官,但有些时候宦官乱政依旧必然产生。如皇帝冲龄即位,对某位或某些宦官有严重的依赖心理,这就极易导致宦官乱政;又如皇帝的君权与文官集团的臣权严重对立之时,皇帝假托宦官之手来压制文官集团,也会导致宦官乱政。
  
  至于“必然导致党争愈演愈烈”,这或许稍微需要分析一下原因。
  
  内阁制度不是真正的宰相制度,内阁首辅也不是真正的宰相。然而从现实政治的需求而言,如果朝廷的行政决策体系之中没有一个文官首领,将会导致两个最直接的后果:
  
  其一,朝廷形成决策的过程拖沓迟缓,并且由于首辅不是宰相,该决策形成之后的权威性也大打折扣。
  
  有人或许不同意,认为大明的决策虽然不是由“宰相”做出的,但它是由皇帝最终批红决断的啊!怎么,皇帝的权威性还不如你区区宰相不成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